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物流业已成为引导生产、促进消费的先导行业。银川作为全国区域性物流节点城市,培育和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对于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经济运行质量意义重大。在加快推进银川市“两个最适宜”城市建设进程中,必须高度重视并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
一、银川市物流业发展现状
“十一五”以来,市委、市政府把现代物流业作为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点之一,围绕增强区域中心城市聚集辐射功能,积极构建以银川为中心的西北地区区域性现代物流服务体系。加快建设方便快捷辐射全区及周边地区的物流通道,积极打造“一核一带三港十中心”的物流框架,为现代物流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平台。银川市物流业总体规模快速增长,服务水平显著提高,发展的环境和条件不断完善,在国民经济中的支撑作用日益显现。
(一)总体规模快速增长
2010年,银川市社会物流总额完成1288.61亿元,同比增长24.4%,占全区社会物流总额的50.4%;全市物流相关行业增加值完成89.87亿元,同比增长12.9%,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的11.8%,占第三产业增加值的26.3%;各种运输方式完成货运量12369万吨,比上年增长8.8%;完成货运周转量274.47亿吨公里,比上年增长8.5%;全市物流相关行业固定资产投资额完成35.66亿元,比上年增长76%。
(二)发展环境不断优化
市委、市政府先后出台了《银川市加快发展服务业的意见》、《银川市加快培育物流配送骨干企业发展的若干政策》等政策。通过安排服务业扶持资金、对企业贷款贴息、资金补助等方式,大力培育物流配送骨干企业,支持工商企业将物流业务剥离外包,鼓励物流配送企业在重点物流中心(园区)建设规模化、标准化仓库,支持物流配送企业信息化升级改造等。一系列政策措施的实施,使我市物流业发展的政策环境不断优化。
(三)物流基础设施条件逐步改善
目前,银川市已初步形成了以铁路、公路、航空为主体的物流运输通道。银古物流、众一物流、原野物流、银川陆港、佳奇石化物流中心等引领银川物流业快速发展,随着银川市东、中、西部共四个产业带,即东部能源化工产业带、中部综合产业带、沿黄河产业带和西部沿山旅游休闲生态产业带产业布局的逐步形成,宁东物流园区、望远物流园区、空港物流中心、公铁联运物流中心等正在加紧建设,银川市物流业发展的框架基本构成。
(四)物流企业趋于多元化
全市从事“物流、运输、仓储”等业务的工商局注册企业586家,占全区数量的56%以上,注册资金在500万元以上的有73家。有“4A”级物流企业1家,“ 3A”级物流企业7家,“ 2A”级物流企业2家。主要有本土传统运输企业、货代企业、从大型国企中分离出来的专业物流公司、大型商贸、农资连锁配送企业、第三方物流企业、国内知名物流企业驻银川分支机构等六类,已初步形成结构多元化、服务多样化、内外结合、充分竞争的市场主体。
(五)物流信息化水平有所提高
近年来,政府和企业加强联动,合力推进各种物流信息技术在实践中的创新和应用。信息管理系统、GPS全球定位系统、条形码技术等现代管理技术在物流行业得到不同程度的应用,物流现代化装备利用率不断提高。银古物流、宁夏邮政速递物流等企业依托自身业务积极开展物流信息平台建设,佳奇物流自主开发的物流信息系统即将进行最后测试。这些都为银川提高物流信息化水平奠定了基础。
(六)物流人才队伍建设步伐加快
宁夏大学、宁夏广播电视大学、宁夏职业技术学院、宁夏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等均已开展中高职物流技能人才的培养,初步形成了商贸物流人才培养多层次教育体系。同时,加大物流人才培训和引进工作,使物流人才结构更加优化。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发展规划执行不力
上一轮公路主枢纽规划的五个货运站场(东环货运站、文昌路货物储运站、永青公铁联运站、银古货运站、良田货运站),除银古物流中心外,其余四个都没有建设完成,规划的货运站场建设进度与规划本身要求相比严重滞后。分析其原因:一是未能及时将行业规划纳入城市总体规划,各相关部门的配合与协调不够,使得规划实施难以保证。二是政府与执行者意愿没有很好统一,实际建设环境有限等因素使得规划执行困难。三是规划执行阶段适逢我国物流业刚刚起步之时,企业整体实力不强,站场建设缺乏市场主体,规划执行面临诸多困难。
(二)物流园区(中心)建设缺乏整体性规划
一方面,规划的货运站场建设未完成,另一方面。规划之外的物流园区(中心)却越建越多。目前,银川市已经建成并投入运营的物流园区(中心)有5个,正在建设的有8个,即将建设的有2个。一些大型企业如宝塔石化、新华百货、宝丰集团等也都有自己的物流基地或物流园区。
由于缺乏整体规划,造成目前建设的一些物流项目布局不尽合理,功能雷同,缺少与周边产业发展的有机联系,对物流资源的吸纳作用不强,产业集聚和规模效应难以发挥。而且对城市空间发展和城市道路交通产生了不良影响,制约了城市功能的提升和完善,也不利于物流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现货商品交易市场和物流园区未实行分类管理
随着国家对物流业发展越来越重视,一系列扶持政策的出台,现在出现了一种明显的倾向,有些项目名义上是建设物流园区,但实际上建的却是现货商品交易市场,甚至还在其中搞房产开发,造成了土地资源的进一步紧张。出现这种倾向的主要原因是显而易见的,就是可以搭上享受国家有关物流业扶持政策的顺风车,从而享受土地、税收、融资、收费等一系列优惠,并且还可以享受国家和地方的资金支持。因此,不能将建现货商品交易市场和建设物流园区等同起来,一起去分享国家和地方政府的优惠政策和那部分为数并不多的扶持资金,而应实行分类管理。
(四)物流信息化建设滞后
从银川目前的情况看,物流园区、货运站场信息化管理水平和技术手段比较落后,其信息化技术基本是仅用于货物监控和配载方面。物流运作整体效能不高。
近几年来,物流企业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发展信息化建设,各级政府也投入了不菲的扶持资金,但收到的效果并不显著,投入和产出的比例不高,资金浪费现象严重。其主要原因是这些物流企业只站在了自己应用的角度去做这件事情,这种局限性就决定了其建立的信息平台无法满足物流企业、客户企业和政府管理部门3个层面的功能需求而使作用的发挥受到局限。企业信息化应用率低,信息不畅通,难以形成网络经营,已成为制约银川市物流业发展的关键因素。调查表明,各类企业对构建“银川市公共物流信息平台”充满期待。
(五)企业物流“越位 ”与第三方物流缺位
目前,银川市物流市场上存在着现实需求不足与潜在需求巨大之间的矛盾。一方面企业物流与第三方物流不能有效融合,导致社会物流需求不足。银川大部分工商企业内部运输车辆、仓储等各种物流设施装备的保有率仍然较高,自营物流现象比较普遍。另一方面,企业普遍认为自理物流成本过高,希望物流服务社会化。同时对物流企业在完善服务功能、降低货损率、改善服务态度等方面有较高要求。因此,在企业的微观层面有着巨大的潜在物流服务需求。但我市物流市场主体整体仍呈现小、散、弱的特点,服务产品多数集中在运输、仓储等基本物流环节,缺乏具有现代物流理念和管理经验、能提供完善的综合性的物流服务和供应链一体化解决方案、核心竞争力强、现代化程度高的第三方、第四方物流企业。
三、发展现代物流业的对策建议
(一)加大规划的落实和监督力度
一是认真吸取上一轮公路主枢纽规划未能得到认真执行的教训,采取措施,确保物流发展规划的落实。物流规划通过专家评审,并通过市政府审批后,应及时将行业规划上升到政府规划,及时纳入城市总体规划。二是严格物流项目审批程序,确保新建的物流项目符合银川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国土利用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三是各相关部门要加强项目建设的协调和管理力度,定期对新建设物流项目进行监督检查,联合国土、规划执法单位对违规建设的物流项目进行查处,确保规划的权威性。从根本上解决重复建设、无序发展的问题,节约土地资源,减轻对城市交通的压力。
(二)进一步理顺物流业管理体制
强有力的专业组织机构是发展的前提。应在市级层面设立物流管理专职机构,负责全市物流行业的管理工作。各县(市)区由政府牵头成立“现代物流业发展领导小组”。各物流园区均设立管委会,具体实施园区的管理和服务。从上到下形成配套的组织机构,更有利于政府对整个物流业发展进行统筹和协调,使各项物流政策得到顺利贯彻实施。
(三)实行分类管理
制定我市《重点现代物流项目确认实施办法》和《现代物流骨干企业确认实施办法》,区分物流项目与商贸项目、物流企业与商贸企业,实行分类管理,适用不同政策。按照“统筹规划、相对集中、扶持重点”的原则,使真正的物流项目建设和物流企业享受国家、自治区、银川市的物流业发展优惠政策,将有限的物流业发展扶持资金真正用于扶持物流项目和物流企业,引导和鼓励各类投资主体按照现代物流理念、管理模式和技术规范建设物流项目,做大做强物流企业,促进现代物流业的健康发展。
加大物流市场的监管力度。鼓励诚信经营、守法经营。采取交通、公安、工商、税务、城管等多部门协同联合执法等方式,加大对物流市场违规行为的监督和处罚力度,提高违法成本。逐步建立和完善物流企业市场诚信体系,建立企业市场行为信用数据,并和交通、工商、公安、税务、银行等信息系统对接,作为企业年检、资质评定、金融贷款、先进评比等的重要参考依据。
(四)加大物流信息平台建设推动力度
改变以往分散扶持的做法,集中资金,由政府负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选择物流业务背景好、技术力量强、用户认可度高的物流信息服务企业进行信息系统的开发,共同搭建起银川市物流信息平台的逻辑框架。系统应满足物流企业、客户企业和政府管理部门的不同需求。系统的维护、运营和推广应用由物流信息服务企业负责,政府对企业用户给予一定的补贴。
(五)加大物流市场资源整合力度
要培育市场,必须要整合市场资源,注重高端企业培育。首先是整合物流管理体制,打破行业、部门分割局面,达到统一运作,统一协调,统一管理的目的。其次是整合物流资源。鼓励工商企业逐步剥离低效的物流职能,实现企业物流活动的社会化,为本地物流企业发展提供更大的市场空间。鼓励物流企业通过兼并重组或“强强联合”,改变分割、零散、重复的传统经营模式,组建大型物流集团公司。形成一批主营业务突出、核心竞争力强的大型物流企业。同时,通过市场竞争,筛选一批运作灵活的小型企业,满足社会不同物流需求,形成少数大企业为主导、大量小企业为补充的稳定的物流产业“金字塔”结构。第三要注重引进、培育大型物流骨干企业。一方面引进有实力的物流地产服务商参与物流园区、物流中心的开发建设,为本地物流业发展提供基础设施平台;另一方面引进大型第三方物流服务提供商,快速提升本地第三方物流服务水平,也可与本地企业合作,提高本地企业第三方物流服务能力。
(六)加大重点扶持力度
自治区政府每年财政预算中安排6000万元专项资金扶持物流业发展,比照自治区的做法,建议银川市在服务业发展资金中每年设立不少于2000万元的物流业发展的专项资金,重点扶持现代物流业功能园区的建设和升级改造、第三方物流骨干企业的综合服务能力、物流信息化建设、城乡配送体系建设、物流人才培养和经银川市政府批准需要支持的促进现代物流产业发展的其它项目。尤其应加大对第三方物流骨干企业的扶持力度,使我市第三方物流骨干企业做大做强。
(七)实行重点扶持和奖励机制
建议在全市确定一定数量的基础条件好、发展潜力大的物流企业为骨干物流企业,作为我市物流业发展专项资金和国家、自治区资金的重点扶持对象。支持第三方物流企业加强服务创新和技术、装备改造。尽快培育一批具有现代物流服务理念、掌握供应链物流管理技术、信息化程度高,能提供一体化、系统化物流解决方案和综合性服务的有核心竞争力的现代物流企业。
引导物流企业贯彻国家标准,积极参加物流企业A级评估,并对首次通过2A、3A、4A、5A级评估的物流企业,给予一次性奖励。对年营业收入和纳税额达到一定标准的综合型物流企业、运输型物流企业、仓储型物流企业,其新增银行贷款部分给予贴息补助。凡新引进重大物流项目落户我市,享受相关的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对其银行贷款给予贴息补助。对新引进的物流企业,当年纳税额达到一定标准的,给予引资者个人奖励。
(八)努力改善物流业发展环境
一是强化政府导向政策。加紧研究制定规范产业发展的管理办法,为物流产业发展提供竞争公平、运作规范、服务优良的外部环境。
二是放宽市场准入条件。除国家法律、法规禁止进入的领域,各类资本均可进入。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鼓励社会各方面以多种所有制形式开展物流基础建设。
三是建立和完善配套产业政策。土地政策方面:在城市规划上给予物流产业发展必要的预留空间;优先保证全市重点物流项目用地供应;在地价上可参照工业用地最低标准征收;科学界定商业用地和物流用地界限,强化物流用地公益属性;建立规划物流项目用地跟踪和监督制度,动态监控企业用地行为。收费政策方面:企业以原有土地自行改造为物流配送中心、仓储中心,凡未涉及产权变更、转让的,可免予缴纳土地出让金;鼓励物流企业向重点物流园区、物流中心集中。对入驻物流园区(中心)的物流企业在用电、用水、用气等方面可享受与工业同价政策。车辆管理方面:简化物流企业车辆挂牌、年检手续,降低规费标准,减轻运输企业负担,解决部分物流运输企业车辆牌照外挂、税源流失的问题。再就业优惠方面:对失业人员从事物流服务业和吸纳失业人员的物流企业,按照再就业有关优惠政策给予行政事业收费、税收等相关政策优惠。招商引资方面:对符合鼓励项目的外来投资者按招商引资相关政策给予优惠;对外来客商在户籍管理、子女上学、房产购置以及其他方面采取一些灵活的政策,鼓励经营者向物流市场流动。(物流及口岸科)
签发:邬 鹏 审核:李国强 责编: 张 容
送:各有关市领导,局领导,区交通运输厅办公室
发:各科室,局属各企事业单位
银川市交通运输局办公室 共印60份